24小时联系电话:0631-7397788/0631-7397999

专业常识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业常识

文化相通,心灵相通

2018-05-17

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装置,甲醇汽油加注装置,阻隔防爆改造,集成加油站,小型加油站,移动加油站温馨提示: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近年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的政策使文化的阳光逐渐照耀到更多的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偏远的角落。目前,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有效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成为群众以及业界关注的焦点。


文化阳光温暖人心


地处贵州东北部的毕节群山起伏,风景秀丽,不过这样高海拔的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使得山区里很多农村的百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文化生活匮乏。去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专题调研组来到这里调研考察。“中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政策给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带来很大好处,是党的十八大后惠民政策的亮点。”回忆起这次考察,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韦建桦直言“感慨很多,收获很多”。


“我们深入走访了山里很多村子,过去村子里没有什么文化项目,长年累月没有文化活动。老百姓忙完活之后,空闲时间非常单调枯燥,很多人成天打麻将、纸牌,长期如此非常容易滋生赌博、喝酒以及一些迷信活动,不利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韦建桦委员告诉记者,但这样的状况近年来得到改善,“我在田间地头、果园林场和老百姓聊天,觉得他们的精神面貌很好,很有精气神儿,心气儿也高了。有一位老大爷过去没有受过教育,不认识多少字。自从村里有了图书室,参加了一些文化活动后,越来越感觉到作为文盲很痛苦。他开始跟上小学的孙子孙女一起读书、认字,现在已经能看简单的书了。”


在国家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政策的促进下,贵州省、市、县、乡几级政府加大了落实力度,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山区里很小的村落都建成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机构,还经常组织各种讲座培训和文艺活动。“多种文化服务的提供,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大问题。农民非常关注的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流转、扶贫医保等中央政策,现在可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来了解;而一批关于养殖种植的农业书籍以及科技下乡,给农民的生产直接带来了效益提升;贵州少数民族多,能歌善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后,老百姓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很多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山歌、舞蹈恢复起来,整个村子面貌一新。”韦建桦委员说。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公共文化的建设也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着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随着各项文化惠民政策的落实,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福利。类似毕节发生的一些文化建设上的变化正在祖国大地上多点开花。


在地理环境特殊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大量牧民依然保持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放牧生活习惯,近800万的基层农牧民生活的地方远离城镇、远离人口聚集区,之前很多地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盲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拉苏苏木散达噶嘎查位于草原与沙漠地带深处,以往没有互联网,通讯信号差,使用手机接打电话要到500米外的山包处。到了冬天积雪、大雪封山时,牧民们两个多月内的通讯和生活完全与世隔绝。但是现在,只要牧民们轻轻触碰手机终端,就可以通过电子图书、视频、音频等方式获取多种数字资源,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舞<b>书法</b>姿、朋友的唱段,随手拍下来上传网络。牧民赛西激动地说,“是真的,是真的,城里人用的移动阅读,我们偏远嘎查也有了”。这样巨大的变化缘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内蒙古图书馆)的一项叫做“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的文化惠民工程,它构建了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基层广大农牧民提供不受时空制约的全天候24小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既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也有生产生活所需各类信息,还有蒙汉双语资源。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根据地理位置的远近,因地制宜建立三种不同级别的数字加油站,利用其形成的局域网络,为周边农牧民服务。如对于最为偏远,因游牧而居住分散、不固定的牧民,就采用一种集无线WIFI设备、服务器、存储为一体的便携的、可移动的小型“三级数字加油站”。建设移动加油站时,牧民们知道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可以让他们免费观看和下载资源,都非常感兴趣,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赶到移动加油站,拿出手机体验。牧民萨日娜经过培训辅导,很快掌握了手机终端的使用方法,回到家中马上搜索无线信号、安装APP软件,急切地想知道冻僵的羔羊应如何急救,因为正值冬季她家的小羔羊受冻生病了,她很快在农牧技术模块的问题咨询栏目找到了答案。偏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这样被打通。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在国务院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对《意见》进行解读,并具体分析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政策。他强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推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补齐短板,兜好底线。补齐短板就是说在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困难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兜<b>书法三宝</b>好底线,是说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也是保基本,确保全体公民不论民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也是以人为本、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在公共文化领域的体现。


“通过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政策,文化流淌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把老百姓,尤其是贫困地区老百姓心里的文化火种点燃了,这是民生,是真正的以人为本。”韦建桦委员分析道,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改善民生,是要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惠,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实惠不光是收入增加、经济改善,还有精神生活的满足。每个人都有精神追求。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仅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还提升人的精神素质。“文化确确实实可以给人的精神面貌带来变化,青年人走正道求上进,老年人生活愉快充实,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好处。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也会得到改善,反过来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通道路,还要通文化,让人们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民族、从事什么职业,都能以文化相通。”韦建桦认为。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均等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均等,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二是区域均等,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群体均等,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北京<b>书法三宝</b>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人和物的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一些流动性较高的人群容易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盲点。对他们来说,应当用多种方式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指引,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文化生活。


用优质服务满足人民需求


与《意见》一并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下称《指导标准》),还界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范围,对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提出了相应要求。


《指导标准》下发后,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最为关注的便是这一点,“《意见》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表述得很充分,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供了制度化保障。《指导标准》是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有的方面比较具体,但是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且各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不一样,还有很多地方要根据各地情况抓紧制定具体标准。”


为何标准如此重要?陈力认为,没有具体的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空话。标准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标准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确保基本的公共文化财力与人力的投入以及其他制度方面的标准;二是通过标准主要是服务标准规范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能够善用公共资源,为公众提供切实的公共文化服务。“比如农家书屋采购什么样的图书?开放时间多长?如果提供的都是不合适的书籍,想开就开、想关就关,那么群众实际上享受不到公共文化服务。所以要建章立制,对产品、服务、评价等都要制定相应标准。”


在陈力看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是“一刀切”,“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当高,比如广州市图书馆,每天有几万读者,服务水平一流。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在全国推广,显然不现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基本保障标准,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他进一步指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落实标准,即将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意见》与《指导标准》以及其他具体保障措施的推出,各级政府一定会更加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资金、人力等硬件方面给予基本的保障,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城市和农村的文化需求不一样,农业地区和林业地区的文化需求也不一样,如果不因地制宜,不对公众的文化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查分析,既无法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同时也会造成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在制定和落实标准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差异,满足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陈力说。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确定了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进行积极探索。以作为试点之一的成都市为例,在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上,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格标示、统一招标建设、统一设备配置、统一评定等级的标准化要求,在全市统筹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如通过公开招标,征集10多套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计效果图,在此基础上确定3套,并细化出施工图,免费提供给各区(市)县选用。正如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所言,均等化是目的,标准化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通过加强标准化建设,将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设定标准规范,有助于明确责任目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对解决当前基层政府越位、缺位等问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以文化服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